共創共贏
1、離子對試劑作用原理
“加入離子對試劑后,它可以與待分析的物質(多為在溶液狀態時顯以與離子對試劑相反的電荷)結合成離子對而呈中性,這樣非極性就表現出來,從而在色譜柱上有保留行為。”
我覺得離子對試劑很像膠黏劑,一頭以離子吸引住待測物(也是離子),另一頭以碳鏈與固定性作用,從而把待測物保持在固定相上 。它的優點和缺點,都是因為這樣的特性。
2、試劑選擇
“離子對分為正離子對和負離子對,分析酸性樣品(確切的說應該是作用基團)用正離子對試劑,分析堿性樣品用負離子對試劑。
正離子對試劑可以吸附帶負電荷的樣品組分,負離子對試劑反之。戊烷磺酸鈉、己烷磺酸鈉……十二烷基磺酸鈉都屬于負離子對試劑;四丁基溴化銨、四丁基硫酸氫銨一類屬于正離子對試劑。
離子對要考慮樣品體系的復雜性和干擾物的特性,先用原則一般盡可能使用碳鏈短的先,這樣可以避免強保留造成對柱子效能的影響,同時,濃度盡可能的低,以保證對柱子填料的穩定性影響zui小及清洗方便。”
看來做實驗下手輕點兒好,從碳鏈短的開始,從低濃度開始,不行再慢慢加。不過這次的使用經驗是從碳鏈長度中等的開始,可以更快看到效果,節約摸索分析條件的時間。同時流動相PH值盡可能低以確保離子化程度。
3、試劑的使用
“離子對試劑不一定是表面活性劑,如己烷和庚烷磺酸鈉,又如三乙胺或四丁基溴化胺,不具表面活性作用。所以用己烷和庚烷鹽就沒有泡末,用四丁基溴化胺也不產生氣泡。十二烷基磺酸鈉(或硫酸鈉),或者十六烷基溴化鈉(CTAB,一種做陰離子用的陽性表面活性劑),在濃度高的時候容易產上泡末。做HPLC時流動相里加的SDS或CTAB濃度一般不會太高,一般在0.1%以下,而且流動相里有甲醇等有機溶劑,高濃度的有機溶劑有破乳的作用,因此,混合后的流動相泡末應該不會很多。另外,做電泳加入的SDS量很大的比如做蛋白質SDS膠,或者毛細管電泳里的MECC,SDS濃度很高,而且沒有或者有很少比例的有機改性劑,當然會有氣泡,跟HPLC不*相同。”
達人們的意思我看明白了,就是有點泡沫不要怕,確保溶液搖勻就好。
使用離子對試劑時,調節保留時間的方式與普通反相不同,變化有機相比例沒有改變PH值來得有效。
“當流動相PH值較高時,樣品以中性形式存在,那么正電荷較少,相應的保留較弱;當流動相PH值較低時,樣品便以質子堿H+形式的離子狀態存在,那么正電荷與固定相上帶負電荷的-SO3強烈吸附,相應的保留會非常強。”
“再說明一下B物質的pKa,其值為10.5,在pH為4.5、3.8時都以離子態存在,這點沒錯,雖然都是離子態,都是99%以上,但從量上說還是有點不一樣的。任何物質以離子態存在時都有一個平衡的狀態:B+(H+)==(BH+),這里存在著一個平衡常數K(或者說離解常數),于是pH不同時,H+不同,對應的B、BH+也不同。所以才會出現pH不同,保留值會不同。
另外我認為4.5和3.8的pH相差不大,其改變對物質的保留值影響不會很大,因為在流動相中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。”